霜降

咸鱼马斯塔,菜鸡指挥官
历史文学法律最爱

(短篇散文)再也没有那么美好的月色了

夜里突然听到《春江花月夜》这首歌,突然想坐起来写点什么,这倒是我第一次为了所谓“文学”真心熬了一回夜。

《春江花月夜》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。张若虚此人,生卒年不详,只知道《全唐诗》里把他和贺知章、张旭、包融并称为“吴中四士”,留诗仅六首,而一出手就是“孤篇压倒全唐”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
教我古代文学的老师说,温庭筠的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(出自《商山早行》),十分高妙地叠加名词,后世模仿的最好的也就只有黄庭坚的“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”(出自《寄黄几复》)了。而《春江花月夜》的题目,也是叠加名词,或许温庭筠的灵感就来自于此呢。

《春江花月夜》此诗,把议论、叙事、抒情等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组成了一个春夜里在江边漫步的人的淡淡愁绪,而月色又为这愁笼上了一层柔曼的轻纱,使得这诗文朦胧又优美,就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发乎情,止乎礼”了。

全诗不离标题五景,把春夜里的自然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其中有两人望月相思的感情,有独自赏月的感伤时间变幻……大概一个人的时候,思绪会乱糟糟的理不清,剪还乱吧,但这时候它们都和谐地被诗人写进了这首千古名作中,而这位诗人却走进朦胧的月色中,只给了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。

诗文开头四联八句,把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总体地概括了一遍,世界是这样的安静,涨了潮的江水平静地流淌着,月亮升起来,用她的颜色与光芒把江水、白沙、花都笼罩着。

然后月亮越升越高,空中就这样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,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月色,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看见月亮的呢?月亮是从何时开始照耀人们的呢?唉,屈原也在《天问》中问过这个问题,或许不应该由我们人类来解答吧。

诗人在诗中问道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。看月亮的人一代一代地变化着,只有明月一直在那里,永恒不变,我是羡慕明月长久地存在呢?还是伤感明月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呢?无论是孔子还是苏子,都对自然有过感慨,这里到底有怎样的感情呢?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吧。时间从这里开始,往回溯是不知道何时出现的月与人,往前看是不知何时消亡的人与月。孔子说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苏轼说:“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。”时间永远是我们难解的命题吧。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,或许这就是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吧。

看到明月旁边的一片云向那个方向飞去了,那是我思念的人的所在,她也在思念我吧。今夜有哪些人在一叶扁舟上看着明月思念远方高楼中的爱人,又有哪些人在高楼上对月思念远方扁舟上的游子呢?可怜此时不离不弃陪伴她的只有这明月,我也想像这月光一样,可是我却回不去啊。杜甫写下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”(出自《月夜》),与这里正好有着同工之妙。两人对月相思,虽然不能见面,但此时此刻我们都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。

唉,看着月色中的江水,神思恍惚中,月亮就这样慢慢西沉,在雾气中沉入海底。不知道在这月色中又有几人走在回家的路上,可惜这些人中却没有我。或许,从古至今,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的吧。

最终,明月没有辜负诗人,给了他一夜月色,给了他一篇千古杰作,还给他笼上了月色做成的薄纱。

关于诗,我们还有很多未发现,而这些薄雾中的“未发现”需要每个人的理解与热爱。我不需要把所有的情感都讲得清楚,毕竟只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。谢谢你读完这篇睡前所思。


评论

热度(21)